首页 / 文章 / 33--家庭的杂想

33--家庭的杂想

发布时间: 2022/05/07   阅读次数: 467    来源: 三弦琴婚恋    作者: 差不多先生
家庭的杂想清晨房间后的竹林中的鸟声叽叽喳喳,阳光也在竹叶中穿梭着,微风带着沙沙声一闯而过,静坐在桌前忽然空明,忽然目呆,忽然堵塞静静发呆。人生已过半,回头已蹉跎

家庭的杂想

清晨房间后的竹林中的鸟声叽叽喳喳,阳光也在竹叶中穿梭着,微风带着沙沙声一闯而过,静坐在桌前忽然空明,忽然目呆,忽然堵塞静静发呆。人生已过半,回头已蹉跎,想着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父母,常常心里堵着慌,自古道:父母在人生自由来去,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途。

对于孩子的教育在很多媒体或书籍上都有大肆宣传,各种言传身教、各种名家金言,各种经典论述让很多家长迷茫或不知所措,最终还是谁谁说这个好,那就这个吧。

对于父母呢,除了所为的好吃好喝,对于父母最期待的陪伴就一种奢侈品。我们子女总以工作忙带孩子等等理由而错过一次次团聚的机会。当父母受到病魔的侵害住院的时候,要不就像机器转个不停围着医院、家庭、单位转,要不就请护工或专业人员来打理。如果是那些被医院判定不能自理的最终在家或在护理院走向生命的尽头。

年轻时的父母对孩子无尽的期盼和宠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金榜题名、登上高枝、远走高飞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了作为父母才感到骄傲,可父母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旦“飞”走了,那就遵循栖息地的规则生活,不是说走就走的旅程。现在很多的砖家都说最孝顺的孩子往往是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也是往往没“出息”的那种。我是不赞同的,难道所谓的庄稼不知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吗?你们叫兽往往用双标来衡量糊弄善良的人们。

这是不是有点过河拆桥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一种称呼来看时代的变迁和对某人某事的尊重,我记得在七十年代我们老师让我们称呼农民群体是农民爷爷、农民伯伯,农民兄弟到现在农民工就证明一切。

我们还记得我们有多长时间没去看望自己父母爷爷奶奶呢,是不是还未曾经的一点事情耿耿于怀甚至老死不往来还是家庭工作繁忙呢?都说家庭教育要言传身教,事实上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现实很多专家叫兽动不动就是说原生家庭说事情,个人犯错、个人犯罪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个人性格孤僻是单亲家庭惹的罪,难道你们这些砖家叫兽没有一点责任吗?贪污腐败的家庭怎么不去研究一下,那些高知分子婚内出轨婚内暴力,怎么不去分析一下他们的人性与人格。

都说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清者自清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不知道吗?你们学者动不动就引用国外的案例和“金句”来形容或区分难道中华宝库就没有可以借鉴引用的经典吗?

都知道人体如果绝对无菌是不可能生存,那这世界这地球都是相辅相成的成长,有黑暗就要光明,有罪恶就有正义。

佛家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如地狱。也许这就是现实的社会。

上一篇:32--\\\"男儿“自当强

下一篇:34-母亲节

客服热线:020-82299259
联系邮箱:dengni299@126.com


三弦琴婚姻信息咨询服务之三生之恋

苏ICP备202104119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817号

江苏省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js12377.cn/